7月15日,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,一辆无线遥控的履带式小“坦克”正络绎于船只与高压岸电插座箱之间,为船只进行岸电供电。这正是该码头技术人员自主研制的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。它凭仗灵敏快捷、运转安全等优势助力码头岸电连船更高效。
据了解,在码头岸电连船作业中,约有25%的船只由于高压岸电的电缆长度缺乏等问题而无法按需接电。为满意船只岸电连船运用需求,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技术人员历经3个多月时刻,自主研制了适用于大型集装箱码头的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。该设备运用的配件悉数来自国产,选用橡胶履带式行路组织规划,运转更平稳,能从容应对作业现场各类地势。
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进行作业。黄旭熙摄
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潘海青介绍,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选用非滑环结构卷筒及插电接口笔直布局规划,整机结构更紧凑,突破了集装箱码头岸边作业空间限制,可与码头装卸设备无障碍穿插作业。
“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选用多列多层大电缆卷缆形式,设备负载衔接电缆长度超出同种类型的产品两倍,衔接间隔更远,可以很好的满意各类船只全泊位连船需求。” 潘海青说。
据悉,在测验阶段,高压岸电自行机器人已完结岸电接电27.1万千瓦时,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239.6吨。该设备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正式投用后,该码头岸电接电率将提高25%以上。